桐庐县实施科技特派员“123”模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 地方改革创新项目
    • 【字体: 打印本文

近年来,该县深入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123模式”(即做精做优一支队伍,聚力聚焦两类项目,创新创立三大平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成效明显。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派出(含省、市下派)科技特派员60人次,先后10人被评为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7人被评为市级优秀科技特派员,3个科技特派员项目被评为市级优秀科技项目;累计为当地引进新项目199个,推广新品种221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2个,培育农业科技企业68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农业领域)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53家。2019年7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表彰第十批省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第十三批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的通报》,该县被授予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2名科技特派员获评省优秀科技特派员。

一、做精做优一支队伍,汇聚乡村振兴智力资源

(一)创新双向选择机制。坚持科技特派员专业技术特长、服务领域倾向与乡镇(街道)需求“订单”相结合,实行双向选择,精准匹配选派方案,有效配置科技资源。目前,该县结合乡镇(街道)提出的食品加工、茶叶、水果、中药材等专业领域需求,完成新一轮选拔和匹配工作,共选派科技特派员15名,服务范围覆盖全县14个镇街,涉及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畜牧养殖等8个领域。通过双向选择,特派员专业特长与选派单位需求匹配度达90%。

(二)创新“个体+团队”机制。通过与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派出单位合作引进优质资源,整合科技特派员队伍,先后成立蔬菜、食用菌、林果、养殖、中药材等5大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结合需求开展组团式进驻服务,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如,科技特派员邢建荣与派出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5名专家组团赴钟山乡开展助推“产业兴旺”集中服务,针对该乡打造“一村一品”地域文化特色产品需求,重点推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两年来,帮助该乡发展蜜梨、蓝莓新品种植面积分别达1120亩、3430亩,带动周边农户500余户。

(三)创新AB轮岗机制。结合科技特派员自身专业特长和乡镇(街道)农业重点发展产业,实行AB轮岗服务机制(A岗特派员为主、B岗特派员协同)。如,派驻分水镇的A岗特派员吴友龙(服务粮油栽培领域)与B岗特派员肖朝耿(服务蜂产业领域)协同合作,邀请省农科院、台湾中兴大学专家帮助杭州天厨蜜源保健品有限公司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引进。两年来,助力企业获得国家专利23项,引进高校蜂业专业人才3人。

二、聚力聚焦两类项目,示范带动乡村产业兴旺

(一)聚力核心攻关项目。建立科技特派员领衔破题机制,每年择优立项若干核心攻关项目,财政补助予以重点倾斜,着力破解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如,科技特派员戴瑜来针对江南镇河蟹养殖单体小、镉含量高等技术难题,研究制定攻关方案,综合运用良种引进、养殖塘土壤底质改良及水体净化、优化布局养殖塘水草栽植、合理选择饵料种类及投喂方式等路径,预计提高河蟹养成规格20%以上,并大幅降低河蟹镉含量。

(二)聚焦重点示范项目。紧扣当地乡村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要求每位科技特派员每年开展2项以上重点示范项目,以点带面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如,科技特派员赵进指导横村镇板头村利用集体闲置厂房,并由村集体出资160万元,吸纳民间资本70万元创办村集体企业——桐庐绿鼎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自2018年9月正式投产以来,已实现销售额16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帮助该村从经济薄弱村转变为集体经济增长较快村。

三、创新创立三大平台,丰富乡村创新创业载体

(一)打造“星创天地”平台。依托科技特派员科研成果和技术优势,打造一批农业农村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目前,该县已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为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如,科技特派员赵进发挥食品科学专业优势,并利用派出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科研成果,指导“杭州安厨·星创天地”成功创成国家级星创天地,推动企业创新“电商平台+配送中心+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与县域内109家涉农企业及农特产品大户签订合作协议,将本地农特产品销往全国,2014年以来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

(二)打造“技术供需”平台。结合“科技大脑”建设,开发特派员技术服务供需对接专用平台。实时发布基层服务需求和库内专家科技成果,促成有效对接,提升科技慧农匹配实效性。2019年以来,共线上征集企业技术难题26项,发布高校科技成果及专家信息41项,联系专家开展科技对接服务57场次,通过技术供需平台解决问题13个。

(三)打造“九桐合作”平台。与省九三学社共同建立“九桐合作”平台,并将科技特派员制度与“九桐合作”平台有效结合,依托九三学社科技创新优势资源,组织农业产业技术对接转化服务活动57场次,服务企业(农户)340余家(户),合力破解农业技术难题。如,科技特派员陶俊对接九三学社专家6人,共同指导莪山畲族乡打造稻渔共作轮作模式,建成沈冠村“鱼米香”稻渔共作基地。2019年,预计基地亩均效益可达2.6万元,同比增长1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来说两句
看不清点我 看不清,换一个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