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生态大搬迁,促进人口集聚与农民增收致富

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等成效明显的重大改革
    • 地方改革创新项目
    • 【字体: 打印本文

2003年12月1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视察指导泰顺时提出了“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的重要指示。十六年来,泰顺县按照“九字”方针要求,从“一镇带三乡”到“无区域生态移民”再到“生态大搬迁”,不断升级搬迁模式,不断优化扶持政策,并将生态大搬迁作为统筹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扶贫攻坚、生态保护的关键举措,重点做好“下山居住、上山致富、人才回归、产业兴旺”文章,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效果。

  一、工作举措及亮点特色

(一)聚焦“下得来”,实施跨区域集中安置。一是搬迁对象清单化。按照“应搬尽搬,宜搬则搬”的要求,精准锁定搬迁对象,将地质灾害隐患、台风倒房和严重受损户、“大拆大整”D级危旧房户、珊溪库区和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等搬迁对象纳入搬迁 “四张清单”,实行清单化管理。三年累计搬迁13976户、45102人。二是搬迁方式多元化。打破乡镇行政区域限制,改变以往由行政村到乡镇再到县城的逐级安置模式为“最多搬一次”。根据搬迁对象意愿和经济条件,提供自行购房、集中安置、就近安置、共有产权、廉租房等搬迁方式。三是搬迁补助最大化。先后出台灾后重建、宅基地复垦、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抗震安居等系列差异化补助政策,加大异地搬迁奖励、购房贷款贴息、周转房租金补助等政策扶持力度;根据拆除危旧房的类型、建筑面积、拆除时间节点,实行梯度奖励办法,提升搬迁集聚效率。

(二)聚焦“稳得住”,实施全方位配套服务。一是高品质打造安置小区。引入绿城等知名房企和物业公司代建代管,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施工,提升市场化程度及社会化水平,改变以往安置小区低端无序、无人管理的状况,同时建设一批具有鲜明当地山区特色的“泰顺厝”样板避灾安置和抗震安居小区。二是高标准完善配套建设。在安置点周边建设医院、学校、体育馆、图书馆等重大基础配套,布局来料加工点、小微企业园、“村淘”电商点等产业项目,全方位解决好搬迁群众劳动就业、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三是高质量推进政府兜底保障。针对经济困难家庭,首创共有产权房和廉租房机制,帮助困难群体“应搬尽搬”;健全政府兜底保障机制,推行生态搬迁安置房“成本价”,预留小面积房源,免费供孤寡老人等特困人员居住;县财政对搬迁困难群体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费用进行全额补助,并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面实行低收入农户住房即时救助保障,配套提供贷款贴息政策和水电、通信、电视等费用减免政策。

(三)聚焦“富得起”,实施最大化造血帮扶。一是扶持产业发展促增收。由县级财政每年落实1500万元专项资金,根据搬迁后低收入农户的种养规模、成效实行以奖代补,有效扶持搬迁农户自主发展茶叶、猕猴桃、中蜂、中药材等优势产业。搬迁农户通过自主发展脱离低收入农户群体后,继续享受原有产业扶持政策三年。二是扶持就业创业促增收。重点扶持搬迁农户技能培训就业、公益岗位扶贫、自主创业,对成功就业创业的搬迁农户给予一定补贴和奖励。通过加快发展来料加工业,实现异地搬迁安置小区来料加工点全覆盖,使搬迁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三是推动新业态发展促增收。通过土地流转、山林权流转、产权租赁等举措盘活搬迁群众农村资产,推动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业态发展,使下山农户利用山上闲置资源实现稳定增收。实施电商扶贫,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合作正式签约,鼓励搬迁农户自主开办网店,并对达到一定销售额的给予奖励。四是壮大村集体经济促增收。统筹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产生收益30%归村集体、70%折股量化给本村低收入农户,实现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双增收”。泰顺县三魁镇创新推出村民以地入股的“瑞雪模式”,村民搬迁后山林地集中流转、租赁给村集体或农业开发公司,每年获得租金、股权、劳务等分红。五是土地利用促增收。深化以EPC模式推进农村宅基地复垦试点,采取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将搬迁腾挪出的大量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进行统一复垦,盘活建设用地指标,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实现耕地面积增加、耕地质量提升、生态环境修复、农民收入提高。

二、工作成效

生态大搬迁是泰顺县的特色工作,也是改革拳头产品。生态大搬迁改革做法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浙江日报等媒体36余次专题报道,并荣获第五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评选“十佳创新奖”,不仅多次获得省委车俊书记、市委陈伟俊书记批示,还多次在省市作经验交流发言;许多兄弟县市、甚至省外县市来到泰顺考察学习,累计达70多批次。我们的经验也踏出浙江,在全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大会上宣传推广,为全省全市同类地区提供了“泰顺经验”。2019年10月,《泰顺县人口集聚与农民增收致富的试验方案》被农业农村部列入改革试点。

(一)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实现“天蓝地绿水清”。以生态保护为导向,实现居住在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珊溪库区等重点生态区域和水源保护地的群众有序撤离,减少村民对周边森林、溪流等生态资源依赖破坏,生态环境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修复,特别是珊溪库区周边村居整村搬迁解决了温州700万市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问题。泰顺县域整体生态环境领跑省市,全县出界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生态环境质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并且8年位居全省第一,获批全国首批“碳汇城市”、“中国天然氧吧”。

(二)山区城镇化加快推进,实现“宜居宜游宜业”。群众从被动转移向主动搬迁转变,从零星安置向集中搬迁转变,促成除险安居再升级,三年累计搬迁13976户、45102人,圆了搬迁群众“安居梦”。同时打破行政区划和户籍限制,有效促成人口、产业、资源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集中财力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加速了山区高品质“城镇化”进程。18个乡镇借力搬迁集聚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组合拳”,倒逼城镇建设、产业发展转型;312个村居“做大中心村、搬迁偏远村、盘活空心村”,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

(三)生态产业不断壮大,实现“民强民富民安”。农民下山、产业上山”模式,充分盘活搬迁群众留在农村的土地、林地等资源,打造一批生态高效农业基地,发展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一批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增长点。全年接待游客7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产值50亿元,分别增长35.3%、40.1%。“权随人走”“搬家不搬田”模式补齐农民财产性收入短板。2019年盘活闲置农房160幢,吸纳社会资本1.5亿元,增加农户收入1446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16万元,带动农户就业1033人,成功列入2019年度省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2019年泰顺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15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来说两句
看不清点我 看不清,换一个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