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以六个“一体化”全省率先完成公办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 【字体: 打印本文

作为全省首批17个县(市、区)公办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创新配套政策试点之一(全市唯一),该县坚持先行先试、问题导向、协同联动、稳步推进,建立健全“1+N”工作体系,出台一个实施方案,建立总量管理、登记管理、教职工管理、财政分担、生均拨款、待遇保障等六个配套制度,以机制、管理、服务、保障、数据、师德六个“一体化”深化改革成效,着力提升公办幼儿园资源供给和劳动合同制教职工职业归属感、改革获得感。


一是机制一体化,实现协作联动


为大力发展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公办幼儿园,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紧抓调整和优化幼儿园办园结构,扩大公办幼儿园资源供给、规范公办幼儿园机构设置,创新人员编制管理方式等工作。建立教育、财政、人力社保等部门联动机制,组建改革试点工作专班,把准节奏和方向,强化“一盘棋”统筹、“一揽子”谋划、“一体化”推进,不断深化改革试点工作。


      二是管理一体化,实现多元办园


出台《德清县公办幼儿园登记管理办法》,按照“自愿申请、依法登记、强化管理、有序退出”的原则,为登记设立公办园吃下“定心丸”,首家登记设立公办幼儿园——地信小镇第二幼儿园已经开园育幼。采取“以公带公”“以强带弱”的方式,不断增加公办幼儿园优质学位供给,2021学年该县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3.7%,有效缓解学前教育资源结构性紧张。同时,按照“谁开发建设,谁完善配套”的原则,在条件成熟的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第三方进行管理,扩大公办幼儿园资源供给。


      三是服务一体化,实现分类管理


出台《德清县公办幼儿园教职工总量管理办法》,按照“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动态调整、分类使用”的原则,对审批设立和登记设立的公办幼儿园实行统一管理,首次核定地信小镇第二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职工控制数38名。围绕“进、管、出”,出台《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职工管理办法(试行)》,在建立“招聘-管理-考核-保障-退出”全过程管理基础上,合理确定劳动合同制教职工岗位设置比例、数量和等级,完善公办幼儿园骨干教师交流机制和支教政策,首期已选派3名事业在编教师担任新登记设立公办幼儿园园长和中层骨干。出台《德清县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职工薪酬管理办法(试行)》,按照“按劳付酬、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建立劳动合同制教职工专业技术岗位和其他岗位分层化、职务职称差别化的分级管理模式,实行绩效薪酬奖励增长机制。2021年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人均工资增长幅度为7%,达到在编幼儿教师平均工资的83.4%。


      四是保障一体化,实现资源统一调配


出台《德清县公办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实施意见(试行)》,落实以提供公益性、普惠性服务为衡量标准,公办幼儿园实行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负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成本分担机制。2018年以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47%,2021年确保家庭幼儿教育承担比例不超过35%。探索依据成本项目、配置标准、市场价格等核定办园成本,按照生均经费标准与生均成本大体相符的原则,建立生均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激发办园活力。2021年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增长13%。同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幼儿园经费使用和收费行为的监督和审计。实施幼儿园经费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财政拨款、评优评先、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五是数据一体化,实现信息共享互通


通过“一件事”平台,运用大数据场景,打通人社、公积金、机构编制等业务系统,与实名制管理系统业务串联、数据并联,实现数据联通“两张网”。 依据机构编制事项调整文件、任职文件、人员变动文件和审批表等,对各类公办幼儿园的人员变动,如职务变动、人员流动、人员信息等事项及时更新,确保信息管理精细化。目前通过实名制系统完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信息调整1204人次。


      六是师德一体化,实现保教深度融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以“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园”的美好期盼。将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把师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职业准入、入职后培训和在职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建立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个人信用记录档案,落实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师德失范通报机制、教师教育惩戒权,将违反职业行为规范、影响恶劣的人员纳入黑名单,终身不得从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