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诸暨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之路,坚持以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为抓手,实施“生态优势”战略,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建设经验。至2019年,该市建成区绿地面积为2430公顷,绿地率达35.32%;绿化面积为2816.6公顷,覆盖率达40.94%;21个公园总面积为343.39公顷,半径覆盖率达91%。2020年1月,该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成为全省第二个获此称号的城市,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主要做法有:
一、坚持规划引领、科技支撑,不断夯实创建工作基础
一是健全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制定出台《诸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统一领导、各方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资金投入,三年共投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约10.2亿元,养护经费也由5328万元增加到6585万元,同比增加23.59%。
二是规划先行,依法建绿护绿。修编制定《诸暨市绿地系统规划》《诸暨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诸暨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诸暨市域绿道网专项规划》等系列专项规划,启动《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编制,不断完善园林绿化规划体系建设。树立城市发展“留白”理念和绿色底线,严格落实《诸暨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构建“一廊、一心、一楔、四片一圈、双环五带”的生态绿地空间结构和“环、轴、带、片”相结合的生态景观结构。
三是科技引领,提升管理水平。通过与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开展校地合作,积极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技术研究和推广,着力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科研能力和应用水平。通过完善城市管理数字平台应用,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动态监管,近两年该市利用数字平台处理园林绿化事务5000余起。
二、坚持多措并举、增量提质,持续加大绿地建设力度
一是实施绿化增量工程。落实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 米见园”要求,改造建设一批绿量大,景观佳的绿化工程,近三年来,该市已建设高规格的公园绿地5个,新增绿地面积近45公顷;实施城区绿化升级,完成重要公共场所封闭式围墙拆除和绿化景观提升,对18个闲置地块进行拆墙建绿改造,新增绿地面积超20万平方米。
二是实施美化提质工程。以彩色园林建设为重点,在常绿落叶树种搭配、乔灌草合理配置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季相变化丰富、色彩绚丽、观赏性强的彩化落叶树种和草花的种植比例,同时通过增设近千个花箱,使用三角梅、天堂鸟、双喜藤等花卉组合配置,打造色彩城市的视觉效果。目前,该市城区已基本形成一路一景的格局,呈现出多彩暨阳的四季韵味。
三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强化城市废弃地利用,通过生态治理和修复,改荒山为山景、改废地为公园,大幅提升园林绿化生态效应。目前,该市城市边角地、废弃地绿化率达到100%,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率达到96.24%。如该市浦江阳城区段有近1万平方米的滩涂,通过生态性修复改造后,让一片原来的垃圾地蜕变成为一处集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和提供游憩服务、多功能的生态型公园。
三、坚持集约建设、规范管理,切实提升绿化管控水平
一是突出地方特色。大力推广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上的使用,重视乡土树种、花种、草种的培育和应用,引进本地特色植物香榧苗3500株、香榧盆景2000盆,乡土苗木在园林绿化植物中的总体比例达到34.6%。探索实践乡土植物绿化管养新模式,在乔木的使用上尽量减少大树移植,广泛使用斯宅板栗、阮市杨梅、五泄银杏等本地植物,本地木本植物指数达0.904,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效应,降低管养费用。
二是注重生态节约。积极探索新型园林绿化理念,充分利用和保留自然山坡林地、生态湿地、河湖水体、生活岸线等,形成具有良性循环功能的城市生态系统。如该市市民公园、西施滩公园等都采用生态护岸处理,除去必要的护岸木桩防护,尽量保持原有河岸生态风貌。目前,该市规划区内河道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84.77%。
三是强化源头管理。推进公园规范化管理,狠抓违法占用绿地、破坏绿化现象,完善巡查制度,加大处罚力度,杜绝各类随意砍伐、毁绿占绿等现象发生。加强对古树名木和后备资源的保护,制定《诸暨市城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分级划定保护区域并严格落实保护措施,建立古树名木资源电子档案。完善城市公园绿地防灾应急避险功能,规划建设一级避灾据点7处,二级避灾据点5处。
四、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水厂及配套管网,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全省第一个污水处理PPP项目,实现城镇污水处理39.95万方/日,新增污水收集管网近300公里,污水处理率达97.09%,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综合覆盖率达90.8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回收利用率38.5%。实施信息管网统一建设管理,编制“道路信息管网综合数字图”,累计完成新建工程配套施工工作管孔约2290公里。
二是提高节能减排实效。加快污水再生利用,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近三年污水处理厂年均再生水利用量 1920.76万吨,年均处理污水量 6360.2万吨,年均城市再生水利用率30.20%。完善绿色交通体系建设,通过公共自行车系统扩容,公交线路网络优化,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目前该市已有公共自行车站点150个,公交停车站1137个,年公交客运量超4100万人次。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近3年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达到100%,完成绿色建筑面积749.59万平方米。
三是增强全民爱绿护绿意识。积极利用公益广告、新闻媒体、信息平台、专题活动等载体,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创建宣传活动,普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相关知识。大力倡导全民绿化,深化认建认养活动,举办“绿色家园”评选、“园林技术进社区”等爱绿护绿活动、传播绿化技术活动,不断提高市民对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认知度、认同度和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