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获评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激励县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长兴县以“两山”理念为指引,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开展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村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以保留改善田园风光为延伸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探索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兴路径”。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20〕9号),该县被评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地方”,获得20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激励,是全省唯一获得该项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县(市、区)。

一、问题攻坚,全力打造美丽宜居地

紧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抓住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改造三个“牛鼻子”,加快攻坚克难,全面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一是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新模式。在农村易腐垃圾处理上创新思路和方法,结合本地实际,打破乡镇、行政村空间界限,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建立“1+5”集中处置模式,即1个县域集中处理点(长兴金耀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规模350吨)+5座镇域集中处理终端(总规模23吨),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新标杆。截至目前,成功创建10个省级、44个市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连续两年获评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胜县。二是打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新样板。围绕“建设质量、长效运维全国双一流”的目标,开展全县207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新建微动力处理设施317座、净化槽120座、管网703.3公里,新增受益农户约7.1万户,实现行政村治理全覆盖,规划保留自然村覆盖率100%,农户受益率92.5%,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象得到明显改变,质量和进度历年均位居湖州市第一,被住建部列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连续三年获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管理示范县。三是打响农村公共厕所改造新革命。创新“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等市场化建设与管理方式,将改厕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建设(改造)了一批功能完善、使用方便、环境卫生的农村美丽公厕样板,并按照“三有四无”总体要求,建立完善“五位一体”“所长制”等管理服务体系。2019年全县新建无害化卫生户厕2643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完成改造农村公厕488座,全县207个行政村均有公共厕所。成功创建A级以上旅游厕所50座,其中3A级旅游厕所25座,2A级旅游厕所13座。

二、以美带富,确保治理成果长效化

坚持做好农业产业植入文章,把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化,确保治理成果常态化、长效化。一是推动基建生态同步提升。在工作推进中,注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本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如该县水口乡顾渚村,通过“江南茶乡”乡村振兴示范带顾渚支线的整治提升,变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为硬件提升、生态修复、文化传承并举,进一步凸显了生态底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由仅仅依靠自然条件、靠卖山林为生的闭塞村落,转变为“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成功实现由“卖山林”到“卖风景”的华丽转身。二是促进美丽经济有效转化。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以农业产业为切入点,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以乡村旅游产业为载体,有效推动农村环境改善,兼顾对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宿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的挖掘、保护和发展,把环境提升融入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相辅相成,融合发展。如该县小浦镇八都岕统筹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整体推进环境治理、产业发展、村集体发展和农民增收,形成了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方面全面振兴的良好局面。2019年,八都岕累计接待游客近65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1.2亿元,同比增长15%,同时带动当地村民600余人从事旅游经营、200余人从事旅游配套服务。三是建立管护监督长效机制。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创新设立全天候、常态化的人居环境督查机制,专职成立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管理办公室,抽调工作人员24人、配备车辆8辆,开展全域人居环境督查工作。采取季度检查和日常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暴露短板下发问题督办单并跟踪上报整改情况,督查考核结果将作为发放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经费补助和年度通报表彰的依据。同时,所有行政村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中,建立农民群众投工投劳等参与机制和专业化、市场化建设的运行管护机制。

三、合力共建,形成人人参与新风尚

坚持多元投入、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全面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强化政府引领。致力全域美丽,按照“全面惠及、精品打造、点线结合、特色发展、长效运行”建设思路,统筹开展村庄整治、农房改造、治水治气、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各项工作,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2019年,全县共安排21.8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自2010年以来,已累计安排140亿元。二是引导社会投资。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的基础上,以可观的回报率“筑巢引凤”吸引社会投资,形成全域建设大合力,全面有效提升村容村貌。目前县内六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中,共有银杏山庄、原乡硒谷等48个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社会资本总投资37.5亿元。三是发动群众参与。有效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发动乡贤、群众合力改善村容村貌,2019年度全县完成美丽乡村项目42个,政府投资1.91亿元,全县乡贤、群众捐资达1.2亿元,其中,仅煤山镇新川村捐资超1200万元。同时,通过群团动员组织乡村志愿者积极投入到“河长、路长”志愿服务中,去年以来共发动各类志愿者3万余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