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成效显著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的决策部署下,我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工作机制,统筹兼顾,精准施策,推动要素保障向质量效益型、资源利用向集约生态型、治理体系向统一高效型、治理方式向精准数字型转变。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落实国务院大督查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奖励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别是在省自然资源厅的关心下,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受奖励地区(国务院奖励我市20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成效显著

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破解耕地碎片化、村庄无序化、发展低散弱等问题。目前,全市已实施全域整治项目98个,涉及535个行政村,包含高标准农田建设等1034个子项目,整治土地面积56.38万亩,投资估算303亿元。陆昊部长亲自赴西湖区双浦镇全域整治现场视察,并批示予以推广,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视频培训会议上点名表扬。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夯实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

二、执行土地利用计划严格有力

按照“以项目定计划,以空间定计划,以占补定计划”的原则,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促进土地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倾斜,重点保障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企业等项目,积极推进了中法航空大学、之江实验室、万向聚能城、达摩院等重大项目用地报批。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2019年,全市用地指标计划执行率达到100%。

 

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坚持“亩均论英雄”,以推进“空间换地”为抓手,以实现“亩产倍增”为目标,全面落实建设项目用地“增存挂钩”,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探索轨道交通用地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试点。向上,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完善创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全市域高标准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向下,充分挖掘地下空间资源,推动轨道交通用地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国家试点,打造了杨柳郡、天空之城等一大批TOD模式开发利用样板;向内,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盘活利用,推进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低效用地再开发连续4年位列全省先进;向外,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采取货币资金、发展用地、建成物业、产业转移、基础设施援建等多种形式,有效推进山海协作。我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均走在了全国前列。2019年,全市存量用地占总供地规模的比例从2015年的45%提高到58%;单位建设用地GDP达到41.9万元/亩;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43.4万元/亩、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181.3万元/亩,分别比上一年度增加10.3%和14%;近五年新增用地供地率63%,消化2009-2016批次批而未供土地20155亩,超额完成部、省下达的年度任务;闲置土地面积23.24公顷 ,闲置土地率仅为0.17 %;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面积32469亩,再开发总面积连续四年位列全省第一。

四、土地利用秩序更加规范有效

全力以赴抓好违建别墅整治、千岛湖临湖整治、扫黑除恶以及大棚房整治等重大政治任务,工作进度走在全省前列,2018年,获得全省扫黑除恶先进单位。加强卫片执法,坚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政府主体责任,严控新增违法用地总量和违法占用耕地比例,加大违法用地拆除复耕和用地手续补办力度。全市2018年度违法占用耕地比例1.35%。

此次我市获得国务院2000亩新增用地指标奖励,既是中央对杭州近些年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制造业用地保障、创新集约用地模式等方面的充分肯定和鼓励,也为杭州接下来“战疫情、促发展”,促进扩大有效投资,打造“一城一窗”工作增强了信心、强化了保障。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发挥“数字经济第一城”优势,进一步完善“读地云”平台,推进土地要素配置“云上读地+网上交易+线上签约+码上监管”的“闭环”管理,实现信息发布全透明、竞争环境全公开、服务企业全环节、数字赋能全协同,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