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未来科技城:推动全域创新建设 争做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极

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于2011年正式挂牌成立,统筹规划区面积123.1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区面积49.5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的高端人才集聚区、体制改革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被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列为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2016年5月,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成功入选浙江省唯一的首批国家级区域双创示范基地。

 

近年来,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推动主要发展指标持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尤其是2019年6月,未来科技城完成了2019全国双创周主会场活动任务,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高度肯定(总理称赞学术交流中心“大气美观”,评价梦想小镇“是一条承载了历史和未来的创业大街,现在有了新的生命,小镇变成了双创的大舞台”)。2011年到2019年,未来科技城核心区企业营收从203亿元上升到6242亿元,税收从11.7亿元上升到303.2亿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53.4%和50.2%。2020年1-3月,未来科技城重点建设区企业营收约1338亿元,税收达到159亿元,同比增幅23.1%。现将经验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快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圈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一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杭州商事制度改革先行试点,开展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服务;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一站式服务大厅和“云平台”服务系统;构建“企业数据大脑”,提升政府治理决策能力。二是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构建完备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体系。引进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未来科技城)巡回审判庭,成立杭州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启用杭州市知识产权创新产业园。2019年,共完成专利申请8480件,其中发明申请3309件;专利授权474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10件。三是加速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国际化水平,交通(杭州西站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地铁5、16号线全线开通,地铁3号线、机场快线加紧建设)、教育(引入人大附中、学军中学、文澜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医疗(加快浙医一院余杭院区建设,预计今年投入使用)均得到快速提升。四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人工智能小镇政策和各类产业化政策细则,加强政策兑现力度,保证政策兑付的时效性。2019年累计兑现各类扶持资金达39958.64万元,涉及企业2340家。五是加强双创文化建设。

坚持小镇月月办大赛、辖区季季有活动,加大创业经验的学习与推广。截至2019年底,已相继举办各类大赛、论坛、活动1654场,参与人数达22万人次。

二、大力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

一是扩大创新创业人才来源。积极吸纳“新四军”(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主的创新创业团队,深挖浙大、阿里两座“金矿”,深化战略合作,同浙江大学互派干部挂职;设立服务保障阿里巴巴办公室(亲橙办),截至2019年底,已累计召开项目专题对接推进会100余次,参与阿里各类协调会50余次,区企工作对接80余次,有力保障了阿里巴巴重点项目的快速落地。二是强化高端人才培育留用。健全完善“10+X”人才新政,探索“举荐人”制度,大力推动“双招双引”,发布推进“人才特区”十项举措。截至2019年底,已累计引进培育海外高层次人才3530名;“两院”院士13名、海外院士5名;国家万人计划人才2名,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148名,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196名,市“521”人才63名;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1支。三是加快建设浙江人才大厦。2019年9月,全省“创新共同体”的重大载体——浙江人才大厦先导区块正式启用,未来科技城作为全省人才高地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同时辐射全省、服务全省,带动全省的创新创业。四是精准服务中小企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提供“阳光雨露”服务,全力保障未来科技城2万余家企业平稳度过疫情。通过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走访挖掘以力石科技为代表的一大批创业带动就业企业,帮助对接银行等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并积极推荐给上级部门,力石科技“乡管佳”项目因带动就业能力强,示范效应好,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首批“社会服务领域创业带动就业典型示范项目”。

 

三、积极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一是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引进阿里巴巴、VIVO全球AI总部、OPPO全球移动终端研发总部、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华东运营总部、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旷视科技(Face++)、中国移动浙江研发中心、中国电信浙江创新园(西区)、中电海康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的引领作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升产业集聚度,带动整个区域发展。截至2019年底,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7家,省级研发中心、技术中心达45家。二是促进科技创新与创业深度融合。海创园、人工智能小镇、5G创新园不断扩容,同时,加大引入科技型项目的力度,扩展参评对象,每年定期举办项目评审,引导优质项目落地。2019年累计举办各类评审18场,吸引参评项目总数超过2500个,通过评审的优秀项目数量达735个。三是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成立杭州科技创新中心,建立涵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管理机构以及服务机构等各方参与的1+X创新型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中心。建设各类专业园区、科创园区达55个,做好孵化毕业企业产业化落地工作,梳理意向企业推荐至区内平台、镇街。

四、着力构建创新创业支撑平台

一是打造特色小镇“集团军”。继续巩固梦想小镇国内特色小镇的旗帜地位,作为首批省级特色小镇,累计集聚创业项目2299个、创业人才19300名,218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融资总额达127.75亿元。同时,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设立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建设合杭梦想小镇,率先进行资源互补的有益探索。梦想小镇也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全省仅三个)。此外,人工智能小镇被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中国(杭州)直播电商产业基地正式落户,涵盖之江实验室园区、阿里达摩院等重大项目的南湖达摩小镇正加紧建设,数字·健康小镇开启规划。二是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和设立美国浙江创新中心、中乌人工智能产业中心等知名研究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创新服务机构、金融服务机构,加快推进浙大、阿里的“2+X”重大创新载体建设,进一步拓展全球合作领域,推动园区企业和项目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科技资源。三是建设开放共享支撑平台。浙江省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启动建设。同时,用好创新药物成药性评价公共服务平台、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浙江省医疗器械审评中心、浙江省智能诊疗设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四大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健康谷”生物医药孵化平台。

五、不断优化金融与投融资环境

一是建立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省市区三级联动支持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中小企业发展,重点支持引进研发机构,最高给予3000万元资助;培育科技型企业,优先推荐申报省市重大创新项目、雏鹰计划、青蓝计划;发展创新服务平台,推广创新券使用,最高资助80万元。二是建立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推进资本市场结合、资本智力融合和国有资本配合,已设立5000万元天使梦想基金、1亿元天使引导基金、2亿元创业引导基金、2亿元创业贷风险池、20亿元信息产业基金。截至目前,累计引进金融机构1427家,管理资本3072亿元。三是创新资智对接模式。建立省股交中心海创板,坚持每月一场资智对接会,建立和运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成立科技城投贷联盟,截至2019年底,累计引培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别达6家和28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