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于 2019 年 3 月 18 日上午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时代要求。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学校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同时,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在不断改革发展中持续优化,不仅要学习世界学校管理先进经验,加快建立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还要加快改革步伐,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等,这些重大的变革都需要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不断推进。
莲都区处州中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核心追求,根据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的通知》(浙教工委〔2018〕35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践探索。学校坚持党组织监督、保证和支持校长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正确行使职权,推动全校教职员工在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下做好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
一、建立试点工作组织机构,谋划工作推进开展
学校成立了党组织领导下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书记任组长,全面主持试点工作。校级领导带头参与,以身作则,起榜样表率作用。根据国家、省、市文件精神和任务要求,起草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多次讨论修改并经党组织确定后,以组织决定的形式实施,并辅以相应的奖惩评价措施,激励教师积极投身试点工作。由此,也推动了学校党建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二、构建党政协调运行机制,优化现代学校管理
现代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从传统迈向现代,适应社会发展对学校的高标准要求,使学校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同步的实践过程。实施学校的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做到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处州中学充分发挥党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作用,积极构建党政协调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学校现代管理转型。
一是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主体责任。学校党组织与行政部门明确各自职责与权力范围,依法履职。党组织主要负责政治、思想和组织工作,把方向、抓大事、管干部,主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决策学校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工作部署,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校长则全面负责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具有人事权、财务权等,以及制定与实施发展规划及规章制度、组织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设置内部机构等职权。
二是学校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有机结合。校长既作为党组织主要成员参与决策,又要在党组织领导之下执行重大决策。所以,校长在党组织中地位的体现与作用的发挥是“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能否成为有机整体的关键。处州中学在试点中,把学校党组织领导和校长负责进行有机结合。
三是理顺党组织与行政的关系。建立党政协调、权责一致的领导体制,让领导者担负与权力对等的责任,实现“谁领导,谁负责”。党组织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在党政协调机制运行过程中,一方面,党组织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三重一大”党政联席制,由党组织决策,党组织监督、保证和支持校长按照教育法赋予的职责正确行使职权,校长在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下做好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如研究决定本学年学校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创建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展开;研究决定副校长岗位轮换;研究决定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校园建设的提升项目。通过“三重一大”党政联席制,进一步规范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决策制度,加强了对决策“三重一大”事项的风险防控和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党组织充分发挥校监会作用。党组织领导校监会围绕“参与学校重大决策论证”和“严格监督学校重大事项”两大抓手开展工作,使学校各项管理工作都能自觉接受校监会的监督,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三、加强和完善党组织建设,显著突出党的领导
处州中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党章要求,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最大限度发挥党组织的统帅作用,确保党组织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学校重学习、重建设、重形象、重育人、重服务的党建“五重”举措融入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按照党章要求健全党组织,配好书记和党组织成员,学校支委由5人组成,校长兼任书记,另有副校长、办公室主任、校监会主任等兼任支委,团队结构合理、组织能力强、干劲足。支委下设立三个党小组,学校党小组与年级组建设有机融合。积极探索优化组织设置的方法和途径,着力解决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二是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学校建立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并与各科室签订工作责任书。组织教师常态化开展政治学习,传达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市“两山”发展大会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等,落实扫黑除恶专题部署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积极践行“莲都作为”落实“丽水之干”。还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宣传窗、参观爱国主义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等提升师生爱党、爱国情怀。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和领导权。
三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支部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等党组织生活,以严起来、活起来、实起来突出思想建党、 严密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活力的制度安排。不断完善主题党日活动,将“三会一课”、“两学一做”融入党建日常工作,创新学习机制,拓宽学习形式。组织党员教师到景宁新世纪讲习中心参观学习、到挺进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王村口、老竹新屋南乡开展踏寻先辈足迹,到缙云河阳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廉政教育,同时持续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先进性。
四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党内民主。每学期开展一次党员民主生活会,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开展党员向支部和学校提建议和意见活动,确保党员主体地位,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加强民主监督的渠道。同时,强化党内监督机制,学校党政领导成员要以普通党员身份过双重组织生活,每学年向党员和教职工述职,并设立群众意见箱、举报电话,加强监督。
五是开展谈心谈话全覆盖活动。支部书记与全体支委成员,支委成员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普通党员,老党员与年轻党员之间分层逐级开展谈心谈话全覆盖活动,在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为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打下基础。
六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明确纪律红线,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党支部倡导“为人要厚道,为师要儒雅,为教要虔诚”,大力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开展了“我心目中的清廉学校”一句话征集活动、大讨论活动,与教师签定《师德承诺书》等,倡导教师廉洁从教,坚决抵制有偿家教,规范了师德要求,树立了师资队伍的良好形象。还发动全体教师开展“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打造德艺双馨的“行知教师”团队。
四、打造党建特色品牌,深化教育融合实效
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全面提升党建工作内涵和品质的重要抓手。我校确定“以品牌升华党建,以党建引领发展”的思路,围绕“四服务”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党建+”模式,积极推动党建品牌打造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尤其使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提升师生爱党、爱国情怀,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是学校实施五个一“星火燎原”工程。一个支委联系一个教研组,照亮一个团队,支委成员联系教研组,推动教学常规工作、教研活动开展,带动新教师能力提升。一个党员联系一个班级,照亮一个教室,党员教师带头深入班级,对班级管理、文化建设进行跟踪指导,营造良好班级文化氛围。一个党员联系一个孩子,照亮一个家庭,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党日活动、家访活动建立家校沟通平台,主动帮扶解困,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把脉问诊”,让孩子、家长感受到党员教师的关怀,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赢。一个老党员联系一个青年教师,照亮一个人生,开展党员与青年教师结对活动,在师徒备课、辅导、同课异构上下功夫,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一个党员上好一节公开课,照亮一个课堂,开展“党员示范课”活动,组织党员教师讲课听课、说课评课、教学研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同时提升了学校办学质量。
二是推进“党建+德育”,创新德育载体。学校党支部以“行知文化”建设为引领,以“红色领航,立德树人”为中心,创新德育载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动良好校风 教风学风建设,切实发挥党建工作的育人功能。如在党支部组织下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清明祭奠先烈暨“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特别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开展未成年人道德文化节系列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微行动,文明城市添能量”系列活动,开展“迎新春 写对联 送祝福”服务社会活动等,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管理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学校发展方向性和管理民主性的组织保证。我校将继续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厘清党政关系,明确职责、健全制度、执行到位,在党的领导下不断优化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现代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