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区是第二轮省基础教育重点县,教育基础薄弱、发展滞后。2019年以来,衢江区将教育作为“一号”工程,以“三个三”理念为引领,出台“1+X”教育政策体系,激活发展动能、破解发展难题、提升教育质量,全力争创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目前,衢江区预算教育财政投入同比增长20%,成功引进杭州育才教育集团,社会各界自发捐资3000余万元成立了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实现部门“一把手”关联中小学全覆盖,已为学校解决各类问题35个。在今年的全省教育大会上,我区教育改革工作得到了车俊书记表扬肯定。
一、坚持“三个三”理念 有效激活教育发展动能
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的意识,加快构建政府履职尽职、学校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的教育事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三个优先”保要素。把教育作为“一号”工程,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预算2019年财政投入比2018年增长20%;2019年成功引进杭州育才教育集团,通过规划调整、项目置换、优先实施,于9月份正式开学。
二是“三个倾斜”强管理。坚持“领导力量向教育倾斜,领导精力向教育倾斜,有限资源向教育倾斜”。每月召开教育专题会,一把手亲自领衔解决教育问题、部署教育工作;建立部门“一把手”挂联学校第一书记制度,联系部门每年必须为挂联学校办一件实事,乡镇必须全力保障教育重点工程建设。目前,全区46所中小学校实现局长挂联全覆盖,已累计为学校解决各类问题82个。
三是“三个只要”造氛围。坚持“只要教育问题,都全力以赴;只要教育困难,都全力协调;只要教育需要,全力保障”。衢江区于3月3日召开历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教育大会,通过“现场+视频”的方式,延伸到全区乡镇、覆盖到全区学校、传递到全区教师,总参会人数超4700人,选树了一批师德师风、教研水平、管理能力特别突出的先进典型。大会的报道微信点击量两天内达10万+,留言4000多条,进一步浓厚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二、构建“1+X”体系 有力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资源配置不均衡、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内部不流通等问题是制约衢江教育发展的历史遗留痼疾。衢江区直面问题,以一号文件为统领,出台各项配套政策,形成“1+X”政策体系(1是指《关于大力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区委发〔2019〕1号),X是指储备员额教师管理、加强校长队伍建设、设立教师荣誉奖项、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等配套政策文件)。一是以“一核三区”模式破解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对照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创建五大指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建衢江区第三小学,实施薄弱学校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打造“一核三区”(一核,指一个“城区教育核心园区”;三区,指衢东<横路、高家>、衢南<廿里>、衢北<杜泽、莲花>“三个教育学区”)发展模式,不断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二是以“储备员额制”破解教师队伍不稳定问题。实施教师储备员额制度,公开招聘储备员额教师,规范编外教师管理,解决教师编制不足问题。同步打通储备员额教师进编通道,让储备员额教师静心教学、有稳定保障,2019年招生储备员额教师52名。三是以“校长组阁制”破解教师内部不流通问题。深化推进“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校长组阁制”,校长面向全区自主组织校班子队伍,年级组长面向全校自主组织年级组教师队伍,年终实施捆绑考核,切实增强校长队伍的创造力,班子队伍的凝聚力,教师队伍的活力。
三、创新“113”举措 稳步提升教育发展质量
一是建立一支教育专项基金。区四套班子、区级各部门以“三服务”活动为契机,积极宣传“在衢江、为衢江、改变衢江”的理念,激发各类主体的社会责任感,凝聚合力支持教育发展。社会各界自发建立衢江区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目前已筹得捐资助学款3032万元。该基金将实行专项管理、专项运转、专项监督,重点围绕品学兼优学生奖励、困难学生帮扶、教育质量改进等方面。
二是创设一个名师名家讲坛。持续引进、聘请区外省特级教师、市级及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专家资源,定期开展教育大讲坛活动(年举办期数不少于12期)。2019年3月已举办首场讲坛,杭州育才教育集团总校长郜晏中、衢州二中原校长徐建平讲课,包括区主要领导在内的听课人数达4000余人,课后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大讨论热潮。
三是创新三项队伍提质举措。在队伍管理上,推行校长岗位、关键岗位公开选拔制度,实施教师调岗集体研究、公开讨论,实现重要岗位选优配强,教师调动公开透明。在工作激励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升标准,在各类已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山区库区教师特岗津贴,对两地分居、外地户籍单身等教师,给予住房补贴等特殊政策。在教师培养上,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手抓、建立健全教师分类培养和外出考察制度,借助山海协作平台,与宁波市鄞州区开展优秀教师互派交流,快速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打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今年以来,衢江区启动提前招考引进985、211优秀大学毕业生工作,现已签约36人,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