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是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壮年大多出门打工,造成留守老人、儿童、妇女较多。截止目前,磐安县有留守儿童465名、留守妇女2867名、留守老人2万余人,如何做好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发挥留守妇女在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工作中的纽带作用,磐安县积极探索,形成了以“山妹子互助队”为核心,全力打造“三留守”人员精准关爱模式,成效明显。近年来,400余支山妹子互助队,3000多山妹子累计组织活动3000余次,积极发挥妇女群众的纽带作用,“上尊老、下爱小、中间帮姐妹”,帮扶困境妇女儿童、孤寡老人1000余人次。
一、以“网格化”建制打牢基础,结对联络精准到人。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从组织、制度、资金等方面完善保障体系。成立由县乡一把手任组长的关爱“三留守”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意见》,定下总目标、分好责任田,建立四大关爱制度,形成一支服务队伍、一批活动阵地、一个创业平台、一项提升模式、一大作用发挥、一套保障机制的“六个一”关爱体系。
二是建立网格化的结对帮扶联系制度。实现“党员+山妹子+留守人员”三级联动网格全覆盖,每户留守人员都有一名山妹子联系,并将联系山妹子信息上墙公开,确保留守人员需要帮助的时候能随时联系到山妹子,将“山妹子互助队”触角深入每家每户。同时建立信息化的定期探访制度,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模式,线下确定每月15日为固定联系日,平时常联系,需要时必联系,联系关爱重点为留守人员的生活情况、心理健康情况以及需求情况,并及时记录联系关爱情况。线上随时联系,建立农村“三留守”人员联络群,确定小组组长,实行分组管理,随时线上沟通联系。
三是建立常态化的山妹子代办员制度。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群众张张嘴、山妹子来跑腿”模式,每个村都有1-2名山妹子代办员,负责政策法规和市场信息的咨询解答、婚姻家庭矛盾的调处以及各种社会事务、证件证照的代办,推动“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转变。针对“三留守”人员,山妹子们还进一步延伸代办服务内容,提供生活和健康服务,如代购物品、陪护就诊、亲情陪伴、安全监护等。截止目前,已代办事件100余件。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采取多种服务模式照顾留守老人,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就餐、出行等服务。大盘镇学田村有位 80 多岁的老人无人赡养,山妹子知道后立刻帮忙联系在外子女,通过反复做工作,子女们最终达成轮流照顾老人的共识。
二、以“按需化”合理订制原则,关爱服务精准到人。
一是实行清单化服务制度。每个乡镇(街道)摸清辖区内的“三留守”人员经济、健康、精神等方面的所需所求,列出工作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目标清单,建立“三留守”人员工作台帐,将对象基本情况和所需所求纳入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维护,县关爱“三留守”人员领导小组按照清单每月开展督查。
二是完善健康关爱机制。为留守人员提供身心健康服务,每年至少安排1次心理医生为留守人员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五年一次为农村适龄妇女开展“两癌”免费检查,提高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比例,加大“两癌”救助力度,实现困难留守妇女健康公益保险全覆盖。通过开展留守人员身心健康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切实提高留守人员自我保健能力。
三是实行文化暖心工程。整合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旅体局、县教育局等多个单位资源,确保留守人员每月都有一场主题文化活动。开展“巾帼心向党、礼赞新中国”山妹子文化下乡宣传活动,由山妹子自编自导文艺节目到各乡镇(街道)巡回演出,观众达2万人次。
三、以“搭桥梁” 创建服务平台,就业帮扶精准到人。
一是开展山妹子促就业行动。发挥山妹子作用,带动留守人员就业。针对留守老人,盘峰乡盘峰村的山妹子互助队队长组织留守老人集体在本村家门口从事力所能及的来料加工(组装竹制裤夹),既增加了老人的收入,排解了心理寂寞,也对老人起到了照顾作用。针对留守妇女,组织留守妇女加入“共享农屋”“共享食堂”和来料加工队伍等,让更多的留守妇女不出家门就能就业。大盘镇小盘村留守妇女李红艳带领全村的留守妇女发展“共享农屋”,生意红火,接待住客3000余人,收入达到三四十万元。同时鼓励引导留守妇女参与乡村振兴,让燕子回巢。尖山镇陈界村80后留守妇女潘玲莉从上海返乡开办了民宿,成为湖上村民宿发展带头人,每年营业额都能达到50万以上。
二是设置留守妇女公益服务岗位。为促进留守妇女就业,在全县各村(社区)设立500个以上公益岗,优先考虑聘用留守妇女,覆盖村保洁员、“双民”代办员、文化礼堂管理员、365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员等岗位。出台了倾斜政策,村(社区)每安排一个公益岗位给留守妇女的,由所在乡镇(街道)补助村集体1000元/人。鼓励留守妇女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用发挥明显的,按留守妇女工作人数,县民政局给予村集体补助1000元/年/人。
三是开展留守妇女创业基地建设。以推进留守妇女就业创业为重点,着力培养来料加工经纪人、农家乐业主、新型创业领头人、农场主、农业合作社负责等女当家,为留守妇女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技术培训,带动留守人员就业致富,去年以来已帮助100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就业创业。大盘镇市口村留守妇女陈翠兰是名来料加工经纪人,带领周边100多名留守人员共同发展,年发放加工费200余万元。磐安县始丰畔家庭农场女当家孔丽梅,带领周边乡亲们一起致富,每年用工人次达到16000多人,支付工资300万元,让留守人员在家就近就业。
四、以“多元化” 整合各方力量,项目服务精准到人。
一是部门联动、乡镇覆盖。凝聚各方力量,统筹协调,变原先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财政给予每个村每年安排不少于1万元的工作经费,由村妇联(山妹子互助队)用于活动开展、困难慰问等。同时整合各职能部门相关资金和政策,建立关爱服务专项基金,对“三留守”工作进行倾斜。
二是项目帮扶、企业助力。以公益项目为抓手,积极引导爱心企业参与关爱工作。浙江融兴建设集团成立了“融兴关爱妇女儿童基金”,每年捐助30万元用于关爱贫困妇女儿童;磐安县农商银行成立了“融商情山妹子蝶变基金”,主要用于支持留守妇女就业培训;“优尼家助儿成长公益金”等帮扶项目也主要用于留守人员。大力推广“家风贷”等项目,县农商行对每个乡镇(街道)100-200万的授信贷款额度,其中30%的额度专门保障留守妇女创业并予以利率优惠,帮助不少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留守妇女解决了资金问题。
三是社会共建、爱心参与。广泛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各类志愿者协会、文体类社团、教育培训机构等参与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工作中。如,磐安县志愿者协会、阳光公益等公益组织常态化为敬老院、居家养老中心开展各类帮扶慰问活动,经常性地给留守老人们送节目、送关爱。与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开展 “君子少年”暑期夏令营,受益留守儿童达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