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区坚持画好农民画,积极打造对外交流“金名片”,促使秀洲农民画在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已有近千余幅作品在国家级和省级展览上获奖,400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家展馆收藏。近日,斐济中国文化中心以“缤纷大地·美丽秀洲·美好生活”为主题,集中展出了40幅优秀的秀洲农民画作品。
一、建立保障农民画持续发展的立体式支持网络
一是重平台搭建。每隔两至三年举办一次全国性农民画艺术节,广邀外国友好城市嘉宾和全国各地优秀农民画作者交流讨论。与市图书馆、市美术馆、市文化馆等联合举办各类农民画比赛、活动,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如与嘉兴市文化馆举办“秀水年华”秀洲四姑娘农民画作品展等。积极参与对外展览活动,扩大农民画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如参加意大利都灵国际图书展(文创)、第14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中国旅游商品大赛暨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评选以及深圳、宁波文创展等活动。抓紧运河文化带建设契机,筹划建立“运河画乡联盟”。
二是重观摩学习。组织农民画创作队伍多次到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山东日照等地观摩学习,同时加强与兄弟画乡的联系交流,积极参与其举办的活动,如参加由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如东、秀洲、户县、邳州、大方五地农民画作品联展,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陕西省文联主办,西安鄠邑区政府承办的2018全国农民画新作展等。
三是重人才奖励。设立每两年一届的秀洲文学艺术奖,对优秀的农民画创作者给予物质奖励,在评优评先中充分肯定农民画辅导和创作队伍的付出。近几年,农民画创作群体中共有省级劳动模范1人,市突出贡献专业人才1人,“省青年突击手”及“浙江省妇女代表”1人,市十佳青年称号2人,鲁迅版画奖1人,特级老师1人,优秀教师4人。
二、坚持凸显农民画特色发展的三重格局
一是坚持回归乡村的创作格局。农民画是以传统乡土文化和乡土生活为元素的本色绘画,作品素材来自原汁原味的乡村民间。在秀洲农民画创作中,秀洲区始终坚持从民间取材,深入到乡村观察乡景、乡民、乡情,把“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果转化为新的创作素材,汇成秀洲农民勤劳朴素和向往美好生活的画作,目前共有140余名农民画作者创作了4000余幅关于“美丽乡村”“乡村振兴”题材的作品。
二是坚持农民作者的主体格局。农民画的民间绘画风格与乡土精神离不开农民这个主创者,秀洲区不断发现民间绘画人才,调动创作者的积极性,展现原创之美。如挖掘了油车港镇合心村9组一支自发的业余文艺爱好队,她们的作品在“美丽乡村-浙江省农民画展”“浙江省现代民间绘画新作展”等活动中大放异彩。
三是坚持梯队式培育的人才格局。采用“文化馆+优秀农民画家骨干+业余文艺爱好者”的培养模式,文化馆举办洪合镇文化专管员及农民画作者创作培训班、油车港镇农民画培训班,培育和提高农民画家的思想意识、创作水平和创新力度,发挥优秀农民画家的号召力,在秀洲区创建的“农民画基地”中起到传道作用。坚持群众艺术性,让更多的业余文艺爱好者加入农民画创作队伍。目前已有10多位农民画作家获得全国优秀农民画家、省级非遗传承人等称号,有100余名业余文艺爱好者加入农民画创作队伍。
三、培育推动农民画活力发展的产业体系
一是借专业运作延伸农民画产业链。“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实行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运作,逐步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善的营销体系。农民画公司发起成立嘉兴市民间工艺绘画专业委员会,共吸收会员69名(其中会员单位3家),以推进文化品牌、人才培育、理论体系建设为工作主线,巧搭服务平台、实施“走出去”计划、开展职称评审及继续教育、进行作品版权登记等,全力助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为培养工艺美术大师、农民画版权保护奠定基础。目前已有6名农民画创作者取得工艺美术师中级职称,155幅作品完成版权登记。
二是借服务平台助推农民画市场化。以“秀洲农民画”为轴心,加快推进版权交易、创意项目孵化、文创品牌运营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民画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嘉兴礼物”(农民画衍生品)文创品牌。基本形成从农民画版权登记、IP授权、品牌整合、再创设计、产品生产到市场营销的“农民画+”文创产业链,为农民画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目前已完成农民画大数据库网站建设,“嘉兴礼物”微店也已投入使用。
三是借“山海协作”拓宽农民画发展道路。与龙泉携手开展“秀洲-龙泉文化旅游周”,召开“秀洲·龙泉‘非遗+’融合创新发展”主题研讨会,邀请以龙泉青瓷和秀洲农民画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文创设计专家、政府主管部门、企业代表就两地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和人才培育、探索融合创新产业发展新路径等课题进行探讨。会上签订龙泉青瓷·秀洲农民画文创产品合作开发意向协议书,在开展文化交流、打造文化IP、创新发展模式、打造研发平台、合作开发产品、打造共同市场等合作内容作了进一步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