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深化“亩均论英雄”助力高质量发展

    • 地方改革创新项目
    • 【字体: 打印本文

去年,“公牛电器”实现亩均税收95.4万元,亩均增加值365.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7.4万元/人·年,分别是全省行业平均水平的2.3倍、2.5倍、1.5倍。“公牛电器”以优异成绩答好高质量发展“计算题”,成为慈溪“亩均论英雄”的领跑企业之一。

为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慈溪通过实施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标准地”改革,规范提升“低小散”企业,引导企业内部“挖潜”,不断提升“亩均效益”。2018年度慈溪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和单位建设用地财政贡献双双居全省各县市首位,其中规上工业亩均税收51.7万元,增速20.6%,单位建设用地财政贡献6.1万元/亩,增速14.4%。

慈溪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地”改革的实施意见》,率先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经济开发区(慈东)、省级特色小镇和观海卫镇启动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工作,去年,该市累计出让“标准地”10宗778亩,今年已在全市推广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

从“总量论英雄”到“亩均论英雄”,慈溪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平台化服务、品牌增效等措施,内部挖潜提高“亩均效益”。“慈兴轴承”对制造车间实施数字化改造,自动化连线生产,同等比较用工减少30%左右,产品附加值增加12倍;“公牛电器”年产4.1亿只墙壁开关及配套配件的生产基地项目投产后,预计亩均工业增加值可达811万元,亩均税收约98万元。

在小微企业占大部分工业类市场主体的慈溪,今年,该市加快打造一批新型小微企业园区,推动小微企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其中,招商中的掌起镇万洋众创城智慧园区已吸引上百家小微企业签订入驻协议。“厂里产生的污水接入园区统一处理池,财务、后勤、保卫等事务可以交由运营方统一专业化管理,一年能省不少钱。”安亿五金配件厂负责人说。

目前,慈溪正大力实施“低散乱”整治、块状传统产业整治提升、规上企业智能化诊断和改造等“三个全覆盖”行动,推动工业经济驶入转型升级“快车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