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滨江)推进新制造业发展

    • 地方改革创新项目
    • 【字体: 打印本文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再次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而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周书记提出“新制造业计划”命题,明确杭州需要制造业,制造业要高质量发展。11月15日,我区召开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暨新制造业计划推进大会,在会上重点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制造业计划”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意见》。制造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产业竞争博弈的焦点。如何充分发挥现有的数字经济优势,贯彻落实“新制造业计划”,打赢制造翻身仗,是滨江步入发展新阶段时亟待解答的课题。围绕大会主题,下面我介绍高新区(滨江)推进新制造业计划的具体工作思路。


一、贯彻落实杭州“新制造业计划”,滨江有基础有优势

首先,高新区(滨江)要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重要指示精神,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增总量、优存量、促增量、提质量,形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推动全区制造业发展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制造业强区。

其次,高新区(滨江)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有基础优势,2018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73.63亿元,工业总量位居全市第一。滨江已形成了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物联网系统集成、网络通信设备、信息软件开发以及相关应用、网络安全的制造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在物联网、人工智能、通信设备、智能制造、生命大健康、新能源、集成电路等产业上都有代表企业,有些企业已经具备能力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

最后,高新区(滨江)在推进“新制造业计划”上有信心,目标到2025年在三方面实现跨越提升。一是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知识产权数量、亩均效益、新产品产值率始终保持全省前列;二是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制造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技改投资额、工业新引进项目投资额、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一番”增长;三是在十百千亿规模企业、500强企业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迈上新台阶。


二、实现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滨江有能力有信心

我们要充分发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上的基础优势,加强产业链上游的技术输出水平,严守高端装备、高端产品的产业化红线,大力发展智造供给和5G应用产业,在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找准滨江定位和滨江路径,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要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集聚要素资源,争取在几个重点产业上首先取得提升突破。比如在数字安防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中心;在5G、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高端产品;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装备产业的规模和能力上显著提升。同时,优化产业生态,鼓励区内优势企业合作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或行业解决方案,支持海康威视等企业等成立“5G+工业互联网”实验室等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引进公安部一所等公共检测检验中心。

二是要鼓励研发技改创新。持续支持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尤其是制造业领军企业衍生裂变的制造业项目,并对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投入大、周期长的制造业技术创新项目给予重点支持。鼓励企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为主线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工业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制造端的广泛应用。用好50亿元区产业扶持基金,推动金融资本服务制造业,鼓励创投机构对制造业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孵化,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通过创业投资等方式,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培育集聚。提升制造业企业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能力,支持制造业企业申请专利和制定标准。

三是要强化企业梯队培育。紧盯千亿企业、百亿企业发展目标,全力培育和支持“领军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紧盯百家上市公司目标,加强“凤凰企业”培育,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切实利用好科创板机遇期。紧盯发展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高成长“瞪羚企业”,培育一批行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紧盯雏鹰企业培育目标,打造技术水平领先、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企业集群。

四是要推进产业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建设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紧盯相关制造产业核心环节,鼓励区内具有核心技术的制造业企业跨区域布局产业。加快建设滨江智造供给小镇,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厂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供应商集聚中心;推进建设滨江物联网小镇,打造智慧安防产业引领区;谋划建设滨江智慧医健小镇,加快发展可穿戴检测设备、治疗装备等智慧健康装备业。推动小微园区升级,鼓励园区参评市级以上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街道传统工业园区整体提升改造,为区内龙头企业的核心制造环节提供空间。推进空间布局和发展模式创新改革,优先保障区内优质企业的产业发展空间,“让优质企业扎根滨江”。

五是要做好企业降本减负。研究将重点制造业企业纳入人才公寓统筹分配名单,提升制造业行业竞争力;加快安置房建设交付,运用市场化方式统筹推进存量安置房源进入租房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利用自有存量工业用地自建人才租赁房。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启动全区“1+X”政策新一轮调整工作,强化政策体系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对重大引领性项目可给予重点扶持。针对智造供给、集成电路、5G等产业出台专项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六是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挥体制机制和先行先试优势,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工业综合体开发模式,创新城市工业发展模式;深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改革,探索产业扶持基金新办法。对“亩产效益”高的制造业企业和园区,优先布局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坚持滨江设计、滨江制造、滨江建设、滨江运维“四个滨江”理念,为区内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试点示范场景,对政府主体采购与首台(套)产品相同品目或者品类的产品时可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七是要全力营造发展氛围。始终坚持“随叫随到、服务周到、亲清精到”的服务理念,进一步优化服务企业的体制机制,发挥经济部门的专业优势和平台街道的覆盖优势,用好经济数据服务平台,提升企业服务精准性,增强企业“满意度”“获得感”。推进先进企业、优秀企业家、突出贡献企业家、年度纳税百强工业企业、“杭州工匠”等评选激励工作,大力宣传制造业企业的先进典型和突出贡献,以及各项行动举措,凝聚合力、推动发展。


很多人说滨江是一块福地,这里培育了一批正在走向世界级的企业,但我们要说“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1997年恒生电子7人创业,1999年阿里巴巴18人创业,1999年英飞特创始人华桂潮回国创业,2001年海康威视28人创业,很少有人能体会到几个人、十几个人起步创业的艰辛,正是有了这些“奋斗者”的付出和收获,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豪言壮语和雄心壮志。“坚持你相信的,相信你坚持的”,我们将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我们真诚地希望,和大家携手共进,看好滨江、扎根滨江、发展滨江,共建共享发展成果;我们热忱地期待,在滨江发展创造奇迹的历程中,留下我们全体“奋斗者”踏石留印、务实前行的足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来说两句
看不清点我 看不清,换一个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