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区块链技术推进医疗电子票据改革

    • 【字体: 打印本文

项目背景

  医疗收费票据是指财政票据在医疗收费领域的票据,即城乡居民在就医过程中取得的“发票”。我省每年财政票据的开具量达到8亿张,其中医疗票据占比超过75%,开票数量大、印制成本高,而且存在管理效率低、查伪验证复杂等问题,难以满足“互联网+”的需求,无法适应“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求,严重制约了网络缴款、电子支付等新兴缴款模式在医疗收费中的应用,给群众就医、报销及政府部门监管等都带来诸多的不便。 在这样的背景下,省财政厅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大数据局共同推进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改革,借助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聚焦老百姓看病报销“一件事”,提升医疗服务和质量,在破解“看病烦、报销慢、监管难、成本高”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的记录,改革理念、改革进度、改革成果均领跑全国,为财政电子票据改革提供了“浙江经验”。

实施情况

  2017年省财政厅根据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思路,主动创新,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在台州市试点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改革。 2017年8月,台州市开出全国第一张医疗收费电子票据,通过手机即可实现挂号、就医、缴费、取票、拿药“一条龙”自助服务,减少排队时间、提高就医效率,群众就医体验大为改善。该项举措至少领先其他省市一年以上时间。 2018年11月,我省启动全省财政电子票据平台项目建设,为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电子票据统一在线真伪查验服务。电子票据的全省汇聚,为下一步政府部门开展“互联网+医疗”“大数据+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6月,我省上线全国首个区块链电子票据平台,电子票据改革进入区块链应用阶段。 2019年8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基于区块链电子票据的医保零星费用网上报销和异地报销。 截至2019年11月底,全省各县(市、区)至少有一家医疗机构实行电子票据改革,全省实施改革的医疗机构总计488家,其中公立医院269家,基层医疗机构219家,累计开票突破1亿张、金额481亿元。

主要创新点

一是开具全国“第一张”医疗收费电子票据。2017年8月,开出全国第一张医疗电子票据,通过电子票据对接医院网上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医疗费用自助结算、诊间结算和移动终端结算,重构了就医收费流程,打通医疗收费电子支付的“最后一公里”。患者可以通过手机一站式完成预约挂号、缴费、取票、拿药等就医全流程,无需窗口反复排队缴费、打印。据统计,患者人均就诊时间可从170分钟降低为75分钟,降幅近6成;平均看病环节从6个减少到2个,减少4次排队(挂号、支付、检查预约、取票),就医体验大为改善。 

二是出台全国“第一个”医疗电子票据管理办法。2018年,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浙江省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办法》,对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的要素、特征、样式及管理流程作出规定,并明确职责分工与法律责任,为电子票据的管理和应用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 

三是建立全国“第一个”区块链电子票据平台。2019年6月,我省电子票据改革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以及多方高效协同优势,打通各部门间的数据孤岛,建立医保部门与医疗机构电子票据信息共享和运用机制,实现了电子票据的生成、传送、储存和报销全程“上链盖戳”,做到操作有留痕、过程可追溯、结果可倒查。患者看病支付后,电子票据可经“浙里办”APP直接流转,自动归集到个人名下,并统一汇总全省数据,随时可供查询。鉴别一张票据真伪时间从几天降至几秒,大大减轻了医保部门的查验压力,保障了资金安全,也为财政监管、审计监督提供极大便利。同时,每年可节省财政票据印刷费约3000万元,并节约运输、保管、销毁等行政成本。 

四是实现全国“第一个”医保异地零星报销。浙江省医疗电子票据改革优化了医保报销流程,通过网络缴费支付、电子票据实时传输、各地各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完成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平台与“浙里办”APP的对接,成功实现异地就医报销“掌上办”,医保异地零星报销“一次也不用跑”。2019年8月1日,依托区块链电子票据平台完成了全国第一笔医保异地就医网上零星报销业务。 传统医保窗口报销的平均时间约为12个工作日,商业保险公司理赔时间约为7―60个工作日。我省基于区块链电子票据平台开通的医保零星报销功能,群众异地就医涉及的医保零星报销业务,不需要再拿纸质票据跑到参保地医保窗口办理,直接通过“浙里办”APP进行网上报销申请,在线审核,报销平均时间从12个工作日压缩到几分钟,提速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