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践行“1+3+N”发展路径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 地方改革创新项目
    • 【字体: 打印本文

近年来,诸暨市通过绘好一张蓝图、打造三个链条、探索N种机制,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自2017年到2019年共投入资金2.55亿元,围绕珍珠、香榧、精品果业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等15个重点项目为抓手,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产业园产值125亿元,已发展形成千亿元级农业全产业链;辐射带动农户7.8万人次,促进农民增收5亿元,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万元,高于全市平均30.6%。

一、绘好一张蓝图,筑牢产业基础

(一)打造一个创新服务核心,以科技引领产业。打造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农产品深加工园区、新农都批发市场为核心的科研服务平台,配套建设由3所院校组成的科教园区,联合中国香榧研究院、省农科院等农业科研机构,不断深化主导特色产业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目前,园区已建立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和外国专家工作站3 个,引进“国千”“省千”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0余人,与国内26家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目前,合作研发的珍珠管网式自动化养殖、香榧假种皮综合利用、蓝莓花青素提取等先进技术已投入生产。如,全国首家淡水珍珠工厂化养殖基地佰瑞拉农业科技公司,首次开蚌珠宝级珍珠比例达到40%,远超传统大水面养殖模式0.5%的比例。

(二)建设四个特色休闲园区,以融合拓展产业。打造珍珠产业园、特色水果观光园、白塔湖湿地公园、香榧森林公园等4个特色农业园区,推动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养生、农村电商等深度融合。目前,园区内有4A、3A级景区各2个,2019年园区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农村电商仅珍珠产业线上直播销售超120亿元。

(三)培育六个精品示范区,以品牌带动产业。充分挖掘区块产业优势,分片打造东部精品果业示范区、中部绿色高产粮食生态示范区、西部珍珠生态示范区,配套建设山下湖珍珠小镇、枫桥文创小镇、赵家香榧小镇等新型经营主体双创孵化区,以产业园大品牌带动园区内产业小品牌,实现园区内产业向中高端升级。目前园内“三品一标”认证比例超90%,枫桥香榧、诸暨短柄樱桃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山下湖珍珠区域品牌价值评估达235亿元。

二、打造三个链条,提升产业层级

(一)延伸产业链。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吸纳163家深加工企业入驻,其中上市公司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确保每个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带动。形成珍珠、香榧、蓝莓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开发出珠宝饰品、食品、医药保健、化妆品、家纺品、日用品等七大行业各类衍生品1000余种,其中珍珠为省首批示范性农产品全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6.9:1。

(二)推广生态链。开展推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稻虾轮作等绿色发展模式,实现园内无公害农产品全覆盖,农药废弃物包装物回收率100%、畜禽粪污利用率100%、秸秆利用率95.3%。加强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推广应用珍珠工厂化养殖、精准化养殖等新模式,园内92%规模主体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

(三)做优服务链。建设产业园综合公共服务中心,设置农产品展示、农产品检测、农民培训、创新创业四大版块,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如,建设珍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引进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珍珠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精细化服务,目前该综合体已列入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培育名单。

三、探索N种机制,释放产业红利

(一)探索“五联七金”联结机制,实现效益共赢。即通过村企联合、产业联片、基地联户、股份联心、责任联体,实现订单农业有订金、基地就业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承包管理有酬金、利润分成有奖金、风险防范有基金、参股经营有利金,推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如,园内企业米果果集团试点“土地入股+保底收益+利润分红”模式,由该市解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土地租赁给企业,村民享有每亩800~1000元的租金收益,企业优先返聘村民,村民每年可获工资性收入共1500万元。2025年开始,村每年还将获得50万元保底分红。

(二)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强化联农支撑。依托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加强小农户知识技术普及,开展农技人员、农创客培训、职业农民素质培训,组织开展新民讲堂59期、实用人才培训56期,认定农民技术员2276人。实施“千人回乡创业”带农行动,鼓励和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创业,与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建立利益联结,形成创业共同体。目前已引进乡贤回归项目23个,园区内农户参与村股份经济合作比例达97%。

(三)探索共建共享机制,长效富民增收。探索发展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实施名特优稀农产品孵化项目,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带动全市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培育省级农业特色强镇2个、省级最美田园7个、“五园一场”示范基地11个。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32家企业结对帮扶薄弱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立项集体经济发展项目73个,激活闲置农房1744幢。2019年,全市80%以上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以上,园区内山下湖镇率先实现全域消薄,村均年经营性收入超过55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来说两句
看不清点我 看不清,换一个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