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四融合”推进绿道建设打造现代水墨山水画

    • 地方改革创新项目
    • 【字体: 打印本文

 

近年来,该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生态自然为根本准则,结合县情实际,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有机结合,“画骨”构建立体网络,“画心”生态优先开发建设,“画眉”推进科学运营管理,“画魂”辐射带动产业升级,用匠心描绘好绿道这幅水墨山水画。目前,该县累计投入资4.7亿元,建设改造景城绿道35公里、乡村绿道90公里、山地绿道365公里,仙都风情绿道、城市绿道先后入选“浙江最美绿道”。其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点线融合,构建立体绿道网络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出台绿道建设3年行动计划,2018年至2020年期间,投资8.34亿元,建设绿道443公里,形成区域互联互通、城景文旅融合的立体化绿道网,重点谋划实施“1935工程”,其中“1”即打造省级绿道—金缙绿道,全长约57公里;“9”即重点打造永缙、仙缙、嘉缙、青缙、莲缙等9条连通6个邻县的外联绿道,全长约310公里;“3”即沿好溪、新建溪、盘溪三大流域建设3条滨水绿道,全长约150公里;“5”即依托驴道、古道,建设50条山地绿道,全长约350公里。

二是设置最优线位。综合考虑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立地条件、产业特色、人文要素等因素,用脚步丈量路径,充分依托原有地形,选择最优线位走向,尽可能串联沿线村庄,促进民宿、农业观光、休闲采摘等产业发展。如在绿道与公路、铁路相交路段的设计中,基本做到穿桥而过,城市绿道直接设计成闭环,并在景观优美之处设计亲水步道和观景台,使绿道与自然完美连衔。

三是明晰角色定位。按照“城市有城市的品位,景区有景区的风韵,乡村有乡村的格调”的定位,编制《缙云县绿道建设导则》,根据不同区域特色,确定不同主题,赋予不同功能。如城市绿道注重品质打造,选用鲜艳、明快色彩,侧重文化休闲和景城联动;景区、乡村绿道注重山水风光呈现,侧重乡愁野趣和助力全域旅游功能;山地绿道注重户外乐趣的挖掘,侧重满足运动健身和康养清肺功能。


二、注重生态融合,独具匠心开发建设。

一是遵循自然之道开发。坚持生态优先,充分考虑材质影响,对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微创开发,促进行业标准和景观风貌完美融合,尽可能避免对原生态环境破坏。如在材料选择上,选用条石、本地树种等当地材料;在树木保护上,实施“枝叶”级保护,施工前后拍照对比,遇树绕道,不伤枝叶。该县在缙云城市绿道的建设过程中,不占用农田耕地,降低人工开发痕迹,原滋原味保留生态景观,毫无痕迹串联县城与郊野,而周边农作物成为绿道的最佳绿化装饰品。

二是凸显特色风情建设。该县充分挖掘区域特色,通过种植特色植被、改造提升水环境等举措,打造不同风情绿道。目前,共建成乡村绿道21条,其中舒洪镇仁岸绿道,沿线打造3D油画石头“动物园”,童趣十足;壶镇镇壶溪绿道,依托“工业重镇”基础,创新性搭建集装箱驿站,红黄蓝白相间,工业风格浓厚。同时,该县结合沿线植被分布,因地制宜打造枫杨绿廊、樱花绿廊、马尾松绿廊、美人梅绿廊等风情绿廊。如该县五云街道周村村,以“爱情”为主题,在绿道两旁引入栽种樱花树种,建成1314米樱花绿廊,成为情侣约会的浪漫之地。

三是展现文化底蕴打造。该县坚持人文相融理念,依托深厚文化底蕴,在绿道沿线植入剪纸、婺剧等文化元素,使绿道成为展现缙云产业特色、人文特色重要窗口。如在驿站的建设中,该县精心布设啤酒驿站、黄茶驿站、婺剧驿站、剪纸驿站、音乐驿站、书吧驿站等特色文化驿站,其中婺剧驿站采用简约开放式设计风格,前后中空,既节省建设资金,又有效整合资源宣传婺剧文化,民间剧团可随时到驿站开腔唱戏,吸引绿道上游客驻足聆听,为众多婺剧爱好者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推动400多年历史的婺剧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三、注重模式融合,科学高效运营管理

一是做好资源整合文章。整合各部门资源,通过原址改造、租用土地等方式,推动项目建设。今年,该县好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列入省水利重大工程,成功向上争取专项资金8100万元,通过相关子项目建设,推动周边绿道建设。同时,探索多元化筹资模式,发挥乡镇(街道)政策处理、投资建设主体作用,县乡村户四级联动,引导外出乡贤参与家乡建设,让群众成为绿道建设参与者和受益者。如浙江山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投资建造胡源乡蛟龙大峡谷景区,投资5000万的一期工程玻璃栈道已投入营业。

二是做好配套建设文章。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科学设置休闲驿站、停车场、卫生间、标识标牌等设施,完善公交转换和智慧管理等服务系统,全面优化绿道功能,满足群众多种服务需求。特别是在山地绿道建设中,该县在全国率先开展山地户外运动型驴道、古道建设,按照统一开发标准、统一LOGO标志、统一标识标牌、统一驴道攻略、统一品牌推广“五统一”的要求,完成借岭古道、乌大岩山脊线等40多条经典驴道、古道开发。

三是做好长效管理文章。完善长效管理模式,明确景城绿道由建设部门负责硬件维护,综合执法部门负责巡查监管;公路绿道由交通运输局负责日常维护;驴道、古道由文旅体牵头开发修复;乡村绿道由所在乡镇街道落实管理维护职责。如该县综合执法部门定人定岗,通过勤巡、严管、重罚等措施,利用无人机、蓝天卫士等高科技手段,有效遏制宠物、电动车乱入,及周边野外焚烧、建筑垃圾倾倒等行为。同时,创新运营维护模式,探索驿站管理社会招租、委托经营等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便捷管理。如骑行驿站投放共享单车300辆,由微信平台一站式管理。



四、注重产业融合,辐射带动新增长极

一是推动“绿道+旅游”融合。通过绿道建设,将分散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推动全域旅游的大发展。如该县仙都风情绿道位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内,以“黄帝名山、仙道骑行”为主题,全长6.7公里,将婆媳岩、小赤壁、鼎湖峰、朱潭山等景点有效串联,被誉为最美游憩型绿道,也是游客口口相传的“仙道”,自开通以来,已成为景区新宠,慕名前来散步、跑步、轮滑、摄影、骑行的市民游客越来越多。今年来,该绿道接待游客351.59万人次,单日最高流量达4.5万人。

二是推动“绿道+农业”融合。将绿道建设与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创建等结合起来,尽可能串联沿线村庄,借“道”出售、借“道”留客,促进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民宿等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如该县舒洪镇,依托天然河道打造镶嵌在乡间的亲水景观“绿带”—舒洪绿道,串联农耕园、杨梅采摘园、亲水民宿、3D油画动物园等特色节点,利用桥下空间开设休息区(棋盘)和桥洞咖啡馆,举办仁岸杨梅节、赛龙舟、南乡馒头节、缙云爽面节等活动,发展绿道沿线产业经济,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光体验,2019年杨梅节当天,共吸引1.5万人到该村品尝浙江最甜杨梅,仅当天杨梅销售额就高达500多万元;首届缙云爽面节当天,吸引1万多游客前来观展体验,收入达10余万元;桥下咖啡馆自2018年10月开业以来,收入达55余万元。

三是推动“绿道+运动”融合。该县充分利用立体绿道网络和特色驿站等资源,引进宁波江南100体育文化公司等专业机构,积极探索“体育+”赛事模式,并将缙云非遗、婺剧等文化融入赛事,全方位打造绿道赛事。2018年5月,该县首次举行大型户外越野赛,来自世界各地900多名选手参赛,成功打响“江南仙境·缙云仙都超级越野赛”品牌;2019年11月,该县举办仙都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共有来自世界各地5000多名选手参赛,现场设有烧饼、土索面等非遗美食展示摊位20个,婺剧、剪纸、叠罗汉等文化氛围营造点位13个,吸引游客上万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来说两句
看不清点我 看不清,换一个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