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创新低收入家庭资产性增收模式 破解“弱劳动能力户自身造血”难题

    • 地方改革创新项目
    • 【字体: 打印本文

海宁市聚焦精准扶贫、造血增收,创新低收入家庭资产性增收模式,以改革激活城乡低收入家庭资源性资产入手,采取农村“三权+”或城乡公寓房资产抵押贷款方式,再将资金统筹注入到国资公司和乡村振兴“飞地抱团”等稳定收益项目,实现低收入家庭每年可获取入资资金10%的稳定收益。截至目前,该市参与项目的低收入家庭共1767户,发放“增收贷”2.13亿元,年总收益达2126.7万元,去除个人负担利息,户均年增收超万元。6月20日、9月20日、12月20日已发放三期季度收益金1595万。



一、激活沉睡资产,破解“资金筹措”难题。对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家庭来说,传统的产业帮扶等手段收效甚微,就算有较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这些家庭大多连最初的启动资金都拿不出来。对此,海宁市从激活城乡低收入家庭资源性资产入手,出招帮扶低收入家庭以“零本金”实现增收。一是借力产权改革。依托作为全国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的先行先试优势,创新推出农村“三权+”抵(质)押贷款试点工作,解决低收入家庭参与扶贫增收项目所需资金来源,真正从长远可持续高度提供“源头活水式”帮扶,助力加速实现:到2020年底前,低保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超过13000元,低保边缘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超过20000元。二是推行市场运作。项目面向持《低保证》《低保边缘证》的城乡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根据不同的对象类别向银行申请6-25万元的贷款,用于国资公司和乡村振兴“飞地抱团”等稳定收益项目投资,每年获取贷款资金实,确定初选对象。二是实施项目联审。镇(街道)收集汇总名单后,提出初审意见,再由市民政局牵头,会同组织部、政法委、农业农村、公安、司法、信访等相关部门对上报名单进10%的固定收益。项目收益作为政府特殊照顾收入,不计入低收入家庭社会救助政策相关的核定收入范围。三是强化风险保障。依托“两富同行”温暖工程,以慈善募捐为主,辅以党员帮、企业扶等共同组成帮扶资金,资金委托市慈善总会管理,市财政局负责监管,专项用于低收入家庭“增收贷”的利息补助和风险保障等,确保项目风险可控、收益稳定。贷款利息按照低收入家庭承担10%,市、镇(街道)财政和慈善资金各承担30%。扣除利息后,每户家庭每年可稳定增收5400元至22500元。


二、优化办理流程,破解“环节三多”难题。低收入家庭资产性增收项目申请,共有征求意见、调查核实、部门联审、公开公示、审定备案、贷款办理、入资项目、收益发放等八个环节,项目审核牵涉职能部门较多、程序较多、耗时较多。对此,海宁市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主动上门服务、优化审核流程,实现低收入家庭项目申请不出村。一是摸清需求底数。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基础名单,各镇(街道)组织村(社区)“两委”班子、村(居)民代表、驻村(社区)干部、“两代表一委员”、联户党员、村(居)民小组长等,结合低收入家庭的文明素质、配合中心工作、基层治理等情况,了解低收入家庭帮扶需求,并征求意见、调查核行部门联审,确定低收入家庭帮扶名单。名单确认后,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参与家庭名单报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备案。三是规范资金归集。统一制定五方托管协议和借款协议,明确贷款人、借款人、村(社区)、项目主体、市财政局等五方权利义务,确保贷款资金及时到位、稳定运行。同时,以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将银行发放的贷款归集到低收入家庭所在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再由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直接将归集的资金投资到项目主体。对于无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城镇社区,将贷款归集到镇(街道)指定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或镇级资产经营公司。据统计,项目贷款共归集至167家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6家镇级资产经营公司,签订五方托管协议1767份。


三、提供全程帮扶,破解“信心不足”难题。由于大部分低收入家庭中的困难人员属于智力障碍、肢力残疾、年老体弱、文化程度较低等情况,对政策理解不够深入,对新鲜事物容易抵触,参与项目信心不足。对此,海宁市发挥三级联动作用,围绕资产性增收项目全流程为群众提供精准帮扶,低收入家庭参与率实现87.82%。一是加强政策宣传。采取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条块结合、分工负责的办法,召开低收入家庭扶贫增收项目实施动员会,对外公布增收项目咨询电话,并专门印制政策汇编和宣传折页。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平台营造浓厚氛围,开设《增收帮扶行动专栏》,对项目政策、实施过程、关键环节进行跟踪式报道宣传。二是开展结对服务。结合“三服务”活动,全市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式对接,通过和低收入家庭面对面交流,用土话、方言将抵押贷款、投资收益、利息分担等政策要点送上门,鼓励和引导低收入家庭自愿、主动参与项目。每季末20日,村(社区)将项目收益上门发放到不方便走动的低收入家庭手中。同时,把低收入家庭资产性增收项目列为“两富同行”志愿服务活动主题,累计已有3000人次志愿者参与帮扶帮困。三是施行动态管理。依托“一键核对”和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落实项目精细化管理。坚持“扶上马”还“送一程”原则,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于新列入信息库名单并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于每年11月底按照规定程序加入项目;对于当年退出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的,可继续享受一年的收益,给予低收入家庭足够充分的“渐退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来说两句
看不清点我 看不清,换一个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