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干下去——泰顺县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在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工作中成效明显
    • 地方改革创新项目
    • 【字体: 打印本文

一直以来,泰顺县始终牢记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调研泰顺提出的“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九字指示,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创新帮扶机制、拓宽富民路子、破解民生难题,打造“两山”转化泰顺样板,走出了一条扶贫攻坚的山区特色新路子。

一、工作举措及亮点特色

(一)生态大搬迁久久为功,打通生态富民空间。泰顺坚持把生态大搬迁作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以“小县大城关、小乡大集镇”和“三个三分之一”的发展布局,全面统筹下山脱贫、生态移民、危旧房改造、大拆大整、灾后重建等系列政策,搭建无区域生态移民区、抗震安居小区、异地避灾小区等“三个1.5万”生态搬迁平台,对地质灾害避让、台风倒房和严重受损户、D级危房、库区和自然保护区等“四张清单”对象实施统一搬迁。同时,创新推出廉租房、共有产权房新模式,实行安置小区规划先行、优化设计、配套联动,在小区保障房中预留10%作为困难家庭公共租赁房和共有产权房房源,并提高低收入农户搬迁差异化补助标准,最大限度降最底层、最困难群众进城入镇“门槛”。2019年,以生态大搬迁为切入的《泰顺县人口集聚与农民增收致富改革试点》被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泰顺将整合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政策,加快无区域生态移民区、抗震安居小区、异地避灾小区“三大平台”建设,通过人口集聚和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工作的有机融合,更高质量地实现“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

(二)创新帮扶新模式,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一是创新推出扶贫攻坚“双增法”。通过积极探索,泰顺尝试将村集体经济增收与低收入农户增收相结合,创新推出“双增法”,依托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实现“两个增收”协同并进,其中收益30%归村集体,70%分配给本村低收入农户。2019年,统筹2100万元扶贫资金,实施第一批52个省重点帮扶村抱团投资华东大峡谷项目,带动低收入农户2152户,预计每户每年可增收770元,每个村集体可增收1万元。二是创新推出“三送三保”开展增收孵化模式。立足泰顺中蜂产业发展优势,在泰顺司前畲族镇建立蜂业养殖孵化园,实施“合作社+农户”的全过程帮扶。率先在百花蜜蜂国家示范社实行“送技术、送服务、送蜂种、保底价、保收购、保收益”的“三送三保”措施,由合作社对县内有意愿的低收入农户进行岗前培训、免费赠送蜂种,对养殖过程进行实时指导,并实施产后蜂蜜价格保护、协议价收购、收益保障全程护航,解决蜂农后顾之忧,保证低收入农户每户增收3600元以上。三是全省首创“一户一策一干部”精准帮扶机制。早在2003年,泰顺针对当地山区贫困面广、类型杂、自我发展能力弱的情况,率全省之先推行“一户一策一干部”的扶贫政策,以户为单位,落实一名帮扶联系干部,按照农户意愿,选准一个帮扶项目,通过农商行发放贷款、政府贴息,积极帮助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发展生产、实现脱贫目标。目前已升级为“一村一队一户一策一干部”的“五个一”帮扶机制,真正做到“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三)出台“黄金八条”,构建综合扶贫政策体系。在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基础上,配套出台《加快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的若干措施(试行)》,“真金白银”推出扶贫工作“黄金八条”,推动“有产业基础的扶持一批、有搬迁意愿的安置一批、有劳动能力的就业一批、无劳动能力的保障一批”的“四个一批”全覆盖。一是加大搬迁扶持力度,真正让群众“下得来”。将生态搬迁作为脱贫攻坚主抓手,创新廉租房、共有产权房新模式。同时,提高低收入农户搬迁差异化补助标准,给予搬迁补助及贷款贴息补助,进一步降低搬迁成本,破解深度贫困农户“下得来”的问题。二是强化保障,实现“稳得住”。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实施技能培训、公益岗位扶贫,激励低收入农户创业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减轻低收入农户负担,每年稳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助,统一为低收入农户购买商业医疗补充保险;实施教育扶贫,健全从学前到大学对低收入农户子女的教育帮扶制度,减轻低收入农户子女就学的经济压力,确保低收入农户子女不因贫而失学。三是深化产业扶持措施,确保“富得起”。依托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制定产业扶持清单,大力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茶叶、猕猴桃、中蜂、中药材、竹木、木本油料等优势产业;在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农业、来料加工、电子商务等生产经营项目时给予贷款贴息,并且给予低收入农户自主脱贫后继续享受原有产业扶持政策三年;继续推出村集体带动、能人带动、企业带动增收模式,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同时,在资金、用地、和人才等要素给予保障,并建立容错免责机制,激发扶贫干部担当作为内生动力,确保扶贫攻坚有人干事、有钱干事、干得成事。

(四)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行动,打开致富通道。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积极借助高校、专家“外脑”,设立茶叶、猕猴桃专家院士工作站,实施“院士工作站+企业+基地+农户”山区产业发展模式,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每年统筹安排50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扶持茶叶、猕猴桃、黄栀子、竹木等特色产业发展,并落实15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主要用于低收入农户自主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养殖畜禽、蜜蜂等产业。二是发展来料加工促增收。建立来料加工对接平台,推进来料加工扩面增量,实现农民异地搬迁安置小区和扶贫重点村来料加工点全覆盖,来料加工累计产值1.1亿元,发放低收入农户加工费1630.94万元,带动低收入农户就业4119人次,户均年增收7000多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增收致富。三是发展光伏产业促增收。将“光伏小康工程”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顺利完成22.836MW装机容量的“光伏小康工程”建设并网发电,年固定收益813万元,惠及56个原省结对扶贫重点村和全县低收入农户。四是实施电商扶贫促增收。积极培育泰顺本土电商平台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网点,实现278个村电商网点全覆盖,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合作正式签约,打造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为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创造机会。五是实施旅游扶贫促增收。鼓励引导低收入农户以土地、房屋、农业设施、林地等资产作价入股投资项目,打造民宿、田园综合体等旅游新业态,农户按股分享经营收益,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村集体经济入股+企业运营”等多种方式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

(五)实施低收入农户减负行动,减轻民生负担。通过加大金融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政府兜底保障等举措,全面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一是实施教育扶贫。创新扩面教育扶贫,在全市率先开展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就学助学补助扩面,通过两次扩大补助范围,将覆盖面由中、高等职业教育向学前至大学本科扩大,实现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就学助学补助从学前到大学全覆盖。目前已发放雨露计划助学金1499.6万元,受益5375人次。设立教育基金会23个,每年发放奖学奖教资金约600万元。二是实施健康扶贫。县财政对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补充保险等费用进行全额补助,创新将医保目录外不能报销部分列入保险理赔范围,实现低收入农户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补充保险三个100%全覆盖,积极破解低收入农户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三是实施金融扶贫。在全省率先完成县、乡、村、合作社与行业不同层面的资金互助会组建全覆盖,并率先制定实施泰顺县村级扶贫资金互助会管理办法,得到省市批示肯定。102家扶贫资金互助组织累计发放借款2.39亿元,借款1.721万人次。将所有在县内正规金融机构、扶贫资金互助会的低收入农户纳入扶贫贴息贷款范围,按年利率3%给予贴息。四是实施托底保障扶贫。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群众通过低保和社会救助进行兜底,帮助贫困群众摆脱生存困境。其中低保边缘户对象救助标准从50%提高70%且不设起付线,为全市最高;全县低保户的最低生活保障从664元/月提高到804元/月,实现同城同待。

二、工作成效

近年来,泰顺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精准施策、聚力攻坚,扎扎实实推进“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小康计划”、“黄金八条”系列政策落地,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落下”。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聚焦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泰顺以生态大搬迁和扶贫“加减法”协同推进,通过一系列增收“组合拳”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贫困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先后获得省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先进集体、省扶贫成效先进县等称号。2012年-2019年,全县贫困人口从33473户97811人减少到9692户16425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162元增长到18805元,年均增长12.7%;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56元,增幅15%,温州市第一。筹资1亿元实施210个村抱团投资鹿城-泰顺总部科创园飞地项目,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总收入15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6万元以上。2019年在省厅大力支持下,泰顺作为浙江省两个县(市区)之一向国务院扶贫办报送扶贫工作经验,为全国提供脱贫致富“泰顺样板”。

(二)聚焦“下山居住”,生态大搬迁搬出幸福生活。生态大搬迁是“异地搬迁”“大拆大整”“大建大美”在泰顺山区的特色实践,泰顺拿出最好的地块、建最好的房子、整合最好的政策,通过生态大搬迁平台,统筹推进除险安居、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工作,是切切实实的民心工程、民安工程、民生工程、民富工程,得到了浙江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等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点赞肯定。16年搬迁路,泰顺至今已安置搬迁农户25693户91138人,让约占全县总人口四分之一的群众实现“乾坤大挪移”,有效减轻生态环境压力,为生态保护腾挪出更大空间,探索出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改善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张关系的生态搬迁精准扶贫道路,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浙江日报等媒体80余次专题报道。2018年获得第三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十佳创新奖”,列入省级精准扶贫的重点改革项目。2019年10月《泰顺县人口集聚与农民增收致富改革试点》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将为全国实现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先行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三)聚焦“上山致富”,“两山”转化绿色通道不断拓宽。立足生态优势在“两山”转化上谋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泰顺最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战略性产业来抓,构建了“一心两片区多节点”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成功招引温州历史上投资最大的旅游招商项目、总投资166亿元的华东大峡谷氡泉度假区项目,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可达1000万人次,解决带动就业2万多人次。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发展,打造了“泰顺山友”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三杯香”茶叶品牌,带动全县1/3农户发展茶叶、猕猴桃及林下经济,有效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其中富民茶产业总产值达到3.57亿元,综合带动农户1万户,茶产业链从业人员5万人,人均增收7000元;猕猴桃产值近亿元,带动1400余户从事猕猴桃产业经营,从业农户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来说两句
看不清点我 看不清,换一个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